1月6日,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负责人,国家牧草、奶业产业技术体系各岗位专家齐聚河南农业大学,出席河南省草畜联动发展技术论坛,就推进我省优质饲草与畜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技术创新融合发展进行政策解读和技术交流。全国牧草生产企业、草食动物养殖企业和我省黄河流域草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各示范基地的技术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生产优质畜产品饲草必不可少
“优质牧草是畜牧业尤其是草畜产业的基础,不仅能够提供草食动物生长和生殖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能够增强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对于患有疾病的牲畜,提供优质牧草也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农大教授高腾云,省肉羊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姜义宝分别就各自的科研领域交流了苜蓿、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对提高牛、羊生产性能的最新成果。
“猪也可以吃草,而且很有必要!”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莹华的观点和试验数据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
针对当前生猪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母猪繁殖性能低下、子代发育迟缓,仔猪肠道菌群失衡、腹泻率死亡率增加,育肥猪肉质下降、危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史莹华以苜蓿草为例,用详实的试验数据论证了饲草型日粮是减少生猪疾病、改善肉质、降低成本、绿色环保的最佳选择。
种草养畜经济生态双收益
“我们总结的试验数据显示,种植4年苜蓿草,可以使耕层土壤全盐含量下降60%以上,空隙度增加13.5%,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6.5%和45.7%,环境效应非常明显。”论坛上,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所研究员杨青川指出,饲草种植的生态、经济价值巨大,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显著维护生态平衡,防止草地退化与沙化,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苜蓿为例,因为自身的固氮作用,加上根系发达,可以为后茬作物提供大量磷钾肥,节省氮肥,提高产量和蛋白含量;每吨高水分苜蓿青贮原料,可消耗100~200千克(干基)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按当前市场售价1000元/吨计算,每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通过饲料化可增值100~200元。
“我国约有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40%具有农业开发利用潜力,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兰考县有18万亩黄河滩地、12.5万亩盐碱地,发展饲草种植空间巨大。”杨青川指出,牧草产业的效益要延伸计算,草畜结合效益更高,但最终效益要靠发展品牌畜产品来体现、靠龙头企业来拉动。
从育种到栽培种草技术日益成熟
“当前,我国已经育成适宜不同省份、不同土质的苜蓿高产品种13个,比如适合黄河滩区的耐盐碱品种、适合内蒙古地区的耐涝品种、适合与其他作物套种的早熟品种、适合人工草地的混播品种以及耐高温、抗蓟马、抗根腐病等品种。”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实验站站长刘忠宽以河北滨海盐碱地为例,交流了苜蓿旱作栽培的多项农艺结合高产技术,其中包括对生产力退化明显的苜蓿地进行切根复壮,可由原来的2~3年利用年限提高到6年以上。
“根据对河北、内蒙古、山东、宁夏等地的典型调查,同等条件下,农户种植苜蓿草的纯收益是700~900元,远高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刘忠宽说,有品种、技术支撑,饲草种植已经越来越被各地农户所接受。
饲草也是农作物种草养畜顺应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盐碱地的论述中提到,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在一些盐碱地发展饲草和现代化畜牧业,可以拓展多元食物渠道,不一定都种粮食。适度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可以补充耕地面积。”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说,“这是从新的高度和角度认可,饲草种植和粮食种植一样意义重大。更大的利好消息是,2023年12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出通知,认定种植饲草饲料(包括一年生、一年种多年生)的土地为耕地。”
一直以来,企业流转土地种草,多多少少没有底气,总为是否触碰耕地保护红线而心里打鼓。加上种植饲草有一定的利用年限,短则3年,长则6年,土地能否按计划延续租用,生产投入上势必有所顾忌。王加亭对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进行的解读,让很多饲草生产企业负责人听了直呼“吃了定心丸”。
我省草业发展前景如何?“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畜牧业是我省的先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更是王牌产业。”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张全勇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尤其是优质草畜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印发了《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实施方案》《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推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并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换奶”战略,在多个养牛、养羊大县推进粮改饲项目,在黄河滩区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
草畜发展,饲草先行。我省建设畜牧强省、牛羊产业强省,草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