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完整的白羽肉鸡特征性基因组变异图谱,并发现了新的胸肌产量遗传调控靶点,为白羽肉鸡基因组育种技术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高级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2.82)上。
据团队资深首席文杰研究员介绍,白羽肉鸡具有饲料转化率高、产肉效率高、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在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节约粮食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白羽肉鸡高产肉性能的遗传调控机理尚不明晰。
针对上述问题,科研团队利用多世代、多品种肉鸡资源群体素材,对3个白羽肉鸡和6个中国地方鸡品种(品系)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整合公共数据库多品种信息,累计获得862个个体的7.7 Tb基因组数据,鉴定出1700万余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21.74%为新发现SNP,基因组平均SNP间距缩小至60bp。
科研人员进一步应用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品种(品系)在基因组层面呈现出遗传多样性差异。利用选择性清除和时空转录组分析,挖掘出163个编码基因和58个lncRNA在白羽肉鸡纯系中受到选择,其中MYH1基因家族受到选择最为强烈,有83个编码基因在白羽肉鸡和地方鸡胸肌组织中差异表达。最后,通过全基因组关联(GWAS)、eQTL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鉴定到5号染色体约30kb(10.36–10.39 Mb)QTL区间影响白羽肉鸡胸肌重,确定SOX6为主效基因,且该基因与胸肌木质肉发生也显著相关。
牧医所博士生谭晓冬和刘冉冉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赵桂苹研究员和文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和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经费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012322300067X